台灣生技第一次「大練兵」
Posted by Mr. Chan | Posted in 商業周刊 | Posted on 20:16
資料來源:商業周刊
台灣生技第一次「大練兵」
作者:黃惠娟「SARS專案小組指導委員會」成立了,台灣產、官、學合作研發疫苗,有機會嗎?
去年二月,美國華爾街發出了一份李曼-麥肯錫(Lehman-McKinsey)報告,探討的問題是:為何多數基因體生技公司,在過去一年股價已跌了八○ %,但仍在往下掉?結論很簡單,那就是雖然有數百億美元經費被捧著到基因體公司,不過,到二○○五年以前,依然不會出現任何一個以基因為標的的新藥。
李曼-麥肯錫的報告指出,基因體生技產業的一個特質─基因體研究只是增加研發新藥的效率,對於開發新藥所需的金錢,以及須經過動物與人體等臨床實驗過程,其實是一個也不能少。
這個報告的結果,用以反映在台灣在做出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病毒定序,並懷抱著開發SARS診斷試劑、疫苗甚或診治SARS的新藥上,會不會是台灣生技產業的一次「大練兵」?產學界的答案都是:「當然有機會,但困難很多。」
根據由李遠哲所領軍的「SARS專案小組指導委員會」的說法,病毒基因定序後,未來半年希望能開發出疫苗。
台大醫學院院長、身兼「SARS專案小組指導委員會」共同召集人陳定信則明指,現在國內對SARS的研究成果,九九%都在台大手上,若有廠商想要合作開發,願意跟國內產業界分享。
不過,由於疫苗開發至少還要好幾年,而且最耗費金錢和時間的不是開發工作本身,而是這種打到人體中的物品,必須經過長時間的動物及人體實驗。由於國內目前並無這樣的實驗環境,「只能把疫苗送到美國或歐洲比較先進的實驗室進行。」陳定信說。
欠缺資源、設備與實驗環境
是否具有商機難以評估
中研院分子生物研究所所長沈哲鯤則表示,台灣因為SARS病人多,檢體較多,這是優勢;但將上游研發成果商業化,需要種種基礎建設,包括將研發成果移轉出來的技術平台、產業中游要有育成中心,以及產業下游的生技公司,都尚未建置得完善,對於相關產品的開發,都是限制。「缺乏一個專業的社群來衡量研究成果是否有商機。」沈哲鯤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