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名員工1年拚出1億業績 碩士創業創造傳播公司高產值

Posted by Mr. Chan | Posted in , | Posted on 18:21

資料來源:頻果日報(20040516)
35名員工1年拚出1億業績 碩士創業創造傳播公司高產值

【劉居全╱台北報導】從創業時3位員工的小公司,到今日員工達35人的中小型企業,「新視紀整合行銷傳播」公司總經理翁銘隆表示,公司5年前創業時年營業額僅600萬元,每年以近1倍的速度成長,去年公司營業額已達1億元,在競爭激烈的傳播業中,新視紀目前的成果,圓了他的創業之夢。

夢想成真
回想當年創業,儘管擁有留美碩士學位,不過由於沒有電視台及傳播公司的實務工作經驗,因此翁銘隆回國後從南部北上找到的第1份工作,是從傳播公司基礎的執行製作做起。剛開始在傳播公司起薪不到2萬元,與其他同學4、5萬元起薪相比,更讓翁銘隆立志要爭口氣。他為了不讓家人擔心,在扣除房租及基本開銷後,常常是以泡麵度日。

借100萬元創業基金
在工作了1、2年後,憑藉本身累積的經驗及人脈,翁銘隆認為自己創業應該可以比現在更好。對於當初創業一路走來的艱辛,翁銘隆笑著表示:「或許是天公疼憨人!只要努力,認真待人,就會有收穫。」憑藉這樣信念,讓翁銘隆跨出創業的第1步。
在取得家人支持下,翁銘隆初期向家人借貸約100多萬元作為創業基金,成立新視紀傳播公司,過由於剛開始只有3位員工,加上公司知名度不夠,在初期業務量不大下,公司財務一度吃緊;後來在哥哥繼續提供資金援助下,加上開發客戶有成,公司營運逐漸步上軌道。

哥哥繼續提供金援
翁銘隆表示,起初公司業務以廣告影像創作為主,創業第2年公司成立了動畫部門,以傳統2D動畫製作為主,不過有鑑於影像創作市場趨於飽和,覺得公司必須轉型以增加競爭力。
而在思考轉型同時,翁銘隆延攬過去合作的夥伴加入公司團隊,讓公司順利轉型跨足公關行銷領域,在公司順利標下健保局公開招標的衛生教育整合宣導案後,新視紀傳播在業界逐漸嶄露頭角。
為讓公司轉型更加順利,新視紀除網羅新血參與公司營運,同時也成為台灣藝術大學育成中心的輔導廠商。公司也更名為新視紀整合行銷傳播公司。在台灣藝大輔導下,公司憑藉獨特創意,贏得許多專案業務,同時也逐漸完成企業轉型的工作。
轉型後的新視紀整合行銷團隊包括「新視紀整合行銷傳播公司」、「電視紀製作公司」、「米視紀互動創意公司」及「佰士佶設計印刷公司」等4個主要業務單位;業務涵蓋大型活動企劃執行、公關媒體規劃、廣告影片企劃製作、電視節目製作、網路多媒體規劃製作、2D及3D電腦動畫及美術設計與印刷服務等。
翁銘隆表示,其實公司能夠做得起來,祕訣在於「把客戶當成好朋友」,在這樣的誠信基礎下,能夠抓住他們的心,建立主力客群名單。
對於公司未來營運,翁銘隆指出,過去新視紀客戶以公家單位為主,公司今年將積極開發民營的企業客戶。此外,隨著台商逐漸西進發展,翁銘隆目前也正評估未來是否前進至海外,複製台灣成功的創業經驗,讓新視紀整合行銷團隊未來能站上國際舞台。
對有意創業的年輕人,翁銘隆分享過來人的經驗說:「最好選擇自己熟悉的行業,全心投入,加上認真努力,成功機率比較大。」翁銘隆認為,當年他在傳播公司的實務經驗,對於後來創業幫助不小,慎選熟悉的行業,能讓自己的創業之路不至於跌跌撞撞。

創業慎選熟悉產業
一般來說,傳播業的員工年齡層普遍年輕,工作時間雖具彈性,流動率卻不算低。翁銘隆表示,公司成立以來,離職員工10個手指頭就可數出來,穩定性還不錯。
至於傳播業留住員工的撇步何在?翁銘隆建議,與員工相處時,有事不妨直接溝通,並學著與員工保持朋友關係,適時加入員工聊天話題,透過不著痕跡的腦力激盪方式,吸收年輕人的新想法,不斷進步。

翁銘隆小檔案
生日:1969年
婚姻狀況:已婚;育有一子
興趣:打球、閱讀

專家看法
物美價廉拓展市場
新視紀整合行銷傳播公司過去以公家單位為主要客戶的經營模式,我認為很正常,因為政府委外的案子經費通常不大,約100~200萬元左右經費,加上須經過政府採購法的審核約束,許多大型傳播公司不願承接政府的小標案,讓中小型傳播公司有生存空間。

控制成本兼顧品質
不過由於中小型傳播公司眾多,僧多粥少,部分公司低價搶單,打亂市場行情,對於中型傳播公司而言,由於人員開銷支出等成本費用高於小型傳播公司,如何兼顧成本控制及提案品質,是業者必須考量的重點。
目前新視紀正考慮轉型,提高承接民間企業案子比率,加上參加育成中心的輔導,算是正確的策略。不過,民間企業過去往往迷戀由大明星擔綱演出宣傳片或廣告片,因此主要案子大部分仍交給規模較大的傳播公司。像新視紀這樣中型整合行銷傳播公司,必須以更獨特的創意概念,讓企業主感到「物美價廉」的好處,才能提高承接企業界業務的機會。
政大廣告系教授孫秀蕙口述
劉居全整理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