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頻果日報(20041201)
盼望技職教育的春天
國內由於技專院校數量擴充過快,素質良莠不齊,導致許多技專院校招生不足,且近來教育部新修訂的高職課程綱要草案,必修專業及實習課程大幅減少,使許多人對技職體系的未來發展感到悲觀。本人願在此提出幾點建議,提供政府在制定技職教育政策上的一些參考,期待將來能再度盼到技職教育的春天!
技職教育明確定位
一、儘速修定相關法規及調整獎補經費運用分配方式
技職體系目前發展困難的主要原因是技職體系與一般體系法規不一及獎補助經費運用不當與分配不均,導致技職體系相對弱勢,教育部應該致力放寬對於技職體系不必要之法規限制,且確實檢討獎補助經費之運用及分配方式,使技職體系能夠在基礎上與一般體系趨於平等。同時,教育部也可以用獎補助款作為手段,要求技職院校必須於一定時間內提升教師素質與教學研究狀況才可獲得獎補助,而不是現在幾乎每所學校都是通通有獎。甚至可以將一般體系辦學較差學校的獎補助款扣減作為技職體系的獎補助款,使兩個體系逐漸達到平衡。
二、高等技職教育應有明確定位
由於技職教育特性與一般大學體系教育培育的目標不同,教育部應對高等技職教育的定位訂定明確政策。為了確保技職體系仍然能夠招收到優秀學生,應考慮保留部分名額提供全額學雜費及獎助學金給成績優異的學生,讓高職學生願意升學技職體系,同時也讓辦學品質較佳的學校(尤其是私校)提升水準,成為所有技職院校的典範。當然,為了不讓素質不良的技專院校繼續瓜分教育經費,影響學生受教權益,教育部應逐步減少上述辦學品質不良學校的補助款,並嚴格執行減招,使其儘快退場。
三、加強師資培育及在職進修
教師專業研習為師資培育改革之重要措施,為提升教師實務教學經驗,教育部應要求技職院校教師赴公民營企業研習,由企業廠商提供研習地點與設備,技職學校提供相關經費,以求提升教師實務教學經驗。而且,有鑑於許多技職院校教師大多在理論方面比技術專精,為了有效提升教學品質,應該要求任教技職院校專門科目的教師參加技能檢定,取得相關技術士證照,以與一般體系院校的教師有所區別。
管理機構事權統一
四、整併產學相關機構統一事權管理
目前技職院校成立許多與產業界互動的單位,包含產學合作中心、技術研發中心、創新育成中心、技術移轉中心,雖然標榜各有功能及任務,實則人員編制常有重疊,且彼此之橫向聯繫及整合也不佳,使整體資源容易流於分散及浪費。尤其上述四類中心也由政府不同部門管轄(產學合作中心、技術研發中心歸教育部、創新育成中心歸經濟部中小企業處,技術移轉中心歸國科會),形成多頭馬車的現象,連帶使產學合作成效大打折扣。
政府各部門應把產學合作相關計劃做一徹底檢視,並統一由一個單位設計一套完整的流程,負責計劃審核、經費分配、機關協調、輔導就業等業務,並據以督導及追蹤考核各校產學合作之實施狀況,讓產學合作能真正達到發揮各校專長及建立學校特色的目標。
五、改革證照考試,強化證照價值
雖然高職及技專院校鼓勵學生報考技能檢定,取得技術士證照,但根據勞委會職訓局統計,從八十八年報考人數五十八萬六千三百零五人,到九十二年報考人數四十三萬五千三百七十四人,人數足足減少了十五萬九百三十一人,可見企業界並不重視技能檢定證照,間接使學生或社會人士報考意願降低。
相對於勞委會職訓局辦理的技能檢定證照報考人數急速下降,近來由財團法人金融研訓院所辦理的金融相關證照考試報考人數卻大幅增加,可見企業界的認可是決定證照考試是否受重視的關鍵。
因此,教育部應與勞委會職訓局及企業界共同討論,檢討現行的證照考試是否需要改進,讓證照價值能真正反映學生實力,也能因此提高技職院校學生報考證照的誘因與未來的就業競爭力。
程振隆
作者為台灣團結聯盟立法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