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英國國中教育

Posted by Mr. Chan | Posted in | Posted on 19:03

資料來源:頻果日報(20050223)
參觀英國國中教育

一月下旬筆者與高雄陽明國中師生,拜訪英國三所學校,這可能是台灣歷史上國中的學生第一次正式訪問英國的學校。英國的教育部全名為「教育及技能部」,顧名思義,英國的教育體系重視學生教育及技能的培養。英國教改關鍵主要在國中及高中學校(十一?十八歲)教育體系的改革,政府鼓勵並支持每一所國中及高中學校各自發展學校的專長與特色,稱「專業學校」。我們此行所參訪的三所學校是國中與高中教育合一的學院,除了統一的課程之外,各校分別以商業企管、科技資訊、及數學與電腦為主要的專長。學校從十一歲學生起開始傳授相關基礎課程,從實務到實作,課程循序漸進,無論是師資、專業教室及設備、產學合作等,建構非常完善的教育體系。

老師主導教材內容
英國在一九九三年將全部技職學院,改制為一般大學,所以英國大學教育體系可以說是一般理論課程與技職訓練合一,理論與實務並重,與國中、高中的教育理念一致。英國的學生從五歲國小一年級就開始在學校學電腦的課程,十一歲開始必修第一外語法文,十二歲起必修第二外語德文,十三歲起還可以選修第三外語(義大利語、西班牙語)。英國學校資訊化及國際化的教育落實在課程設計上,也反映在英國政府的預算支持上,從一九九七年教育經費為三百五十億英鎊,增至二○○五年的五百一十億英鎊,在未來二○一五年英國教育經費將要增至十倍,英國政府投資教育就是投資未來。
英國國中班級平均每班二十五人左右,高中每班學生平均約二十人左右,小班制老師與學生充分互動,老師享有較佳的教學品質。台灣的國中與高中每班平均四十?四十五人,教室沙丁魚化,擁擠不堪,教育部喊小班制多年,還是遙遙無期。電子學的老師告訴筆者,她上課沒有任何一本教科書,老師自己收集很多本的有關電子學的理論書籍,自己編上課進度與內容,放在學校的老師教學網站裡,英國老師有充分的主導權來設計課程及教材。
筆者遇見兩位企業高階主管到學校給十四至十六歲學生上課及指導,每周二?三小時,完全是義工。學校與鄰近共四十家企業有產學合作的關係,學生經常到企業及工廠去參觀並實習,學生所設計的產品(電子、機械、塑膠、木料、食品等),在畢業前要自己製造產品並定價,最後學生需要將自己的產品行銷至市場。
我們看到英國青少年從十一歲起在學校學習基本產品設計,十二歲學習產品實作,十三歲學習電腦輔助設計圖,十四歲起學技職課程,英國各產業的創新與研發能力,從此可以看出端倪。在台灣只有大學才看得到產學合作及育成中心,在技職校院才有技職課程,在英國的國中學校就已經蓬勃發展。
我們看到英國的學生們,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快樂與自信的笑容,除了英國教育重視啟發與獨立思考之外,他們每天上午八時三十分上學,下午三時放學,沒有補習班及沒有以考試領導教學的教育方式,是英國學生快樂學習的主要原因。英國國中學校培養的是未來各產業人才所需要的基礎專業知識與技能,真正做到五育並重的教育內涵,台灣的學生上午七時上學,下午五、六時放學,很多學生放學後補習到晚上九、十時,從周一補習到周日,幾乎天天在補習,天天在考試,我們的教育體系無形中培養了許多升學的考試機器。

政府促與國際交流
英國政府為培養學生的國際觀,目前全國有一半以上的小學開設第二外語課程,國中以上學校需開設「世界公民」等課程,英國政府還規定各級學校(小學至大學)須在未來五年之內,需與至少一個以上的外國學校建立姊妹校的關係,政府每年編預算三千六百萬英鎊促進各校國際交流及合作,另外編一百萬英鎊設立 Global Gateway計劃,協助各校與外國學校建立姊妹校關係,目前有三十個國家與英國簽約,參與此一計劃。高雄陽明國中此次赴英國學校訪問,這是地球村學校國際交流的一個縮影,除了感謝校長、老師與家長們的熱心支持並參與外,我們不禁要問我們的政府鼓勵國中、國小國際學術交流的政策與預算在那裡?想想英國政府對教育的作為,想一想我們對下一代的教育!

謝國榮
作者為義守大學企管系暨研究所助理教授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