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藥開發 育成中心扮引擎 擔任產官學三方媒介,有效整合所有資源

Posted by 匿名 | Posted in , | Posted on 16:14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A11/產業焦點 2007/07/23

【張令慧/台北報導】

美國Biogen idec公司前資深副總裁蘇懷仁指出,育成中心將在全球新藥開發上扮演「引擎」的角色;提供多功能服務的「超級」育成中心,進而能更有效率的整合所有的資源,將是台灣發展生技產業時,不可或缺的平台。

趕在亞太經合會生技產業政策研討會將於今(二十三)日在台北舉行之前,工研院特於昨日邀集本次研討會的主講人,包括菲律賓Hyb ridigm 顧問公司總裁Ma. Antonia O.G. Arroyo、泰國國家基因工程與生技中心董事Marokat Tanticharoen、澳洲VicBio公司創辦人Pet er Riddles、加拿大魁北克生技創新中心總裁Normand de Montigny ,以及工研院生醫中心主任留忠正等人,就「亞太地區生技育成中心 發展的最佳商業模式」舉行座談,會議由工研院院長李鍾熙主持。

就新藥開發的效益考量,從科學研究到發展成新藥的研發過程,如果降低開發的成本與縮短時間,是最重要的關鍵,因此,在產業與科學人才中扮演聯結的角色的育成中心,也就愈來愈重要。蘇懷仁認為,生技育成中心已成為全球新藥開發的「引擎」。既然育成中心是擔任引擎的角色,傳統上只是提供設備與場所的「被動」式育成中心,已無法滿足產業的需求。生技育成中心必須更積極主動提供包括募資、公司管理、協助研發人員創設公司等服務,也就是要成為多功能的「超級」育成中心。

從事顧問服務多年的Arroy也以自身的經驗指出,育成中心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要能促成產業、學界與政府三方面的合作,也就是擔任產官學的「媒人」。尤其對一些新創的公司,從技術、資金、市場到公司管理,都要面對許多挑戰,生技育成中心要能協助這些新創公司解決所面臨的難題。
事實上,生技產業是相當國際化的產業,要想在產業舞台上站有一席之地,需要具備與國際產業網絡連結的能力。就這一部份來說,M ontigny認為,育成中心可以透過與學術界的關係,為生技公司搭建國際產業合作的網絡關係。

至於生技育成中心成功的要件有哪些?Riddles說,「資金、人才與好的計畫」是三要素,尤其生技產業的發展,包括食物、能源、健康與環保等,都涉及公共利益,因此,生技產業的發展不單單只是生技公司的問題,需要政府從公共利益出發,給予更多的協助。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