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頭家系列報導:崑明國際 創業第二年就獲利
Posted by Mr. Chan | Posted in 自由時報, 崑山科技大學 | Posted on 18:11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
少年頭家系列報導:崑明國際 創業第二年就獲利
記者李靚慧/專題報導
對剛踏入社會的學生創業團隊而言,既封閉又專業的醫療市場,無疑是最難打入的領域,不過,一群來自台南崑山科技大學機械系的創業團隊,卻以柔軟的身段、靈活的手腕,締造了創業第二年就開始獲利的佳績。
2000年甫由崑山技術學院改制的崑山科技大學,為鼓勵學生參與「台灣工業銀行WeWin創業大賽」,不但由教授出面,徵召系上好手參與,校方更向學生允諾,只要獲得前三名,學校就協助創業。崑山大學組成的「崑明國際醫療器材科技公司」,後來就以「網路、虛擬實境及3D立體模型整合服務技術」專案,參與 WeWin創業大賽。
這個全數由大學生組成的團隊,不但在研究生環伺中過關斬將、進入決賽,最後還得了第二名,機械系四年級的隊長江宏偉,也決定將紙上計畫付諸於實際的創業行動。
允諾協助創業的崑山大學校方,不但免費提供「崑明國際」進駐創新育成中心,還協助該公司向經濟部等政府單位申請到數百萬元的研發補助金;加上該團隊也獲得長庚大學的協助,2001年8月,崑明國際醫療公司終於以500萬元資本額正式成立。
早在崑明國際參賽之初,該校老師就邀請專精3D技術及逆向工程的馬路顧問公司董事長張昭明,擔任該團隊的技術指導;崑明國際醫療正式成立後,張昭明也親自上陣,擔任該公司的董事長,希望藉由他的專業與經驗,帶領這群年輕人創業。
不過,「優良技術」並不是創業成功的保證,因為要跨入的領域屬於醫療產業,要如何改變醫生的習慣,崑明國際成立的第一年,都持續在摸索該如何打入這座封閉又專業的「白色巨塔」。
為打開公司的知名度,江宏偉與公司同事不斷參加各種技術研討會、展覽;創業後考上長庚醫療機電研究所的江宏偉,也從研究所同學著手、積極建立人脈,來自各個醫學院的同學,也成為他最好的醫療顧問。
為避免將獲利押在一項產品上,崑明國際也在2002年取得美國植牙系統的台灣代理權,讓這家草創的公司得以在創立初期就站穩了腳步。
不過,後來江宏偉個人又創立了達奈美克公司,張昭明的馬路科技在中國業務蓬勃擴展,兩人都呈現分身乏術的情況。在一個機緣下,一家有意借重崑明國際3D植牙系統的國維公司,與崑明國際敲定,將植牙系統移轉予該公司,崑明國際則暫時由國維公司託養。江宏偉寄望在學業完成後,繼續投入崑明國際的經營。
崑明國際在2001年創立,以「3D快速成型醫療模型」產品,憑藉著成員適度彎腰的「小草哲學」,在創業第二年就開始連年獲利,儘管資本額始終維持500萬元,但2006年的營業額就達700萬元;2007年的營業額,更可突破1,0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