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享》點燃建築生命力

Posted by Mr. Chan | Posted in | Posted on 16:36

資料來源:經濟日報
案例分享》點燃建築生命力
【經濟日報╱王美雅、陳意文】

走進丹麥的哥本哈根商學院(Copenhagen Business School )、芬蘭的土庫經濟學院(Turku School of Economics)及紐西蘭的懷卡特創新園區(Waikato Innovation Park)時,建築中心明亮、寬敞的挑高設計,使空間的壓迫感一掃而空。

此類彈性、開放的空間,位於人們往來必經之地,經常成為舉辦研討會、張貼訊息或工作夥伴相遇時的資訊集散中心。

其次,挑高的中庭常搭配以透明玻璃隔間的「船型設計」辦公室;由於對面辦公室距離不遠、可以清晰地看見彼此,因此,即使是不同工作小組或專案的成員,也很容易認識彼此,去除溝通隔閡與障礙,增加合作可能性。

然而,當人們需要較為隱密或深度思考的空間時,僅需拉上窗簾,即可自絕於外,保有一定隱私。雖然船型設計可增加人們不經意的接觸,不過完整的溝通仍需要時間的醞釀。因此,都柏林大學的創新育成中心(NovaNCD),就在建築物中心設置咖啡廳,提供簡單的餐點,使人們可以在比較閒適、輕鬆與滿足飲食需求的情況下,進入深度討論。

另一方面,澳洲陽光海岸大學的創新中心(Innovation Center Sunshine Coast),則充分利用人潮聚集處,如樓梯間、洗手間或飲水機附近,設置沙發與桌椅,使得偶然的交談,能夠延伸為深入的討論。而在美國Google總部、愛爾蘭數位發展園區(The Digital Hub Development Agency)與荷蘭稅務與海關部門(Tax & Customs Administration),更以樓梯間作為演講、展示與開會的場所,在此進行知識分享活動,不但能夠達到快速傳播的效果,也可吸引預期外的人群加入,點燃建築物的生命力。

一個吸引人們流連忘返的空間,必然具備探索、互動與趣味的特質。因此,愛爾蘭數位發展園區就特別規劃一個實驗產品的展示區域,讓人們可動手嘗試饒富趣味的互動裝置,進一步瞭解創新商品的內涵,員工也能提早得知使用者的反應,即時進行修正與改善。

美國Google總部與丹麥創新實驗室(Innovation Lab)則規劃出員工的遊戲空間,提供有趣的互動玩具,使員工放鬆情緒、釋放壓力、愉快交誼甚至從遊戲中創造或學習。

綜合上述的案例可以看到,未來辦公室的設計趨勢必須跳脫隔間明確、功能單一的思維模式,以彈性與靈活的原則。透過空間概念的重新思考與配置,成為一個知識蓄積、知識激盪、知識共享與知識共創的實體平台。

【2007/12/23 經濟日報】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