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科大經驗》習慣 新技術減量關鍵

Posted by Mr. Chan | Posted in , | Posted on 11:50

資料來源: 經濟日報
雲科大經驗》習慣 新技術減量關鍵

【經濟日報╱林君維(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創新育成中心主任)】

2008.08.21 03:07 am

林君維認為必須改變使用習慣與有突破性的新技術,才能快速促成減量。
雲科大/提供

廢電池回收機制的推動,與本校校長林聰明有深厚淵源,林校長曾在民國78年擔任環保署廢管處處長,除主管廢棄物回收外,更積極推動惜福計畫,並抱持今天不作,明天就會後悔的心情用心推廣多樣廢棄物的回收,首開風氣,間接促成今日台灣廢電池環保回收機制的建立。

當初林校長就曾表示過,如果惜福計畫能夠順利推動,我國將成為全世界廢棄物回收做得最好的國家。多年來雲科大也承襲校長林聰明的惜福計畫精神,多年來積極響應包含廢電池回收與減量在內的各項環保政策,並納入教學內容,努力培養學生環保觀念。目前攻讀本校空間設計系四年級的馬來西亞僑生林輝煌,去年更在本校環境安全科技中心推薦下,參與環保署舉辦的全國推動環保有功學校、教師、學生遴選活動,並榮獲全國推動環保特優學生的榮耀,這無疑也是對雲科大的極大肯定。

但完善的回收僅能減少污染發生,並降低資源的浪費,如要確實減少廢電池總量,使用習慣的改變與新技術的突破最為重要。一次性電池由於具備價格便宜且採購便利,因此建立起的使用習慣,成為難以突破的環保門檻。多年來使用數量仍十分驚人,過去沒有妥善回收機制時,電池被隨意棄置後,常成為汞及重金屬污染的重要根源,但即便到現在已有便利的回收制度,每年平均仍要用掉超過9,392公噸的乾電池,消耗龐大的社會成本。想要降低使用量,更多的環保教育是必須的,建立消費者選購可多次使用的二次性電池習慣,會是比較根本的解決方案。消費者不能總是以單價來看待電池價值,一次性電池雖然單價低廉,但使用一次就必須丟棄,再購買新電池,且長期存放也會因此消耗電量,無法恢復。二次性電池則是購買一次可多次使用,每次充電所消耗的電費極低,一方面可保存就久,且消費者不用重覆消費,就算納入充電設備的成本,只要有固定使用,省下的費用仍是可以很快回本,是比較經濟且環保的使用模式。

現階段由於鋰鐵、鋰猛電池等的新電池技術成熟,電池的蓄電效益與安全性都已變得更好,只要養成消費者的新消費習慣,促使可回充的電池站上使用的主流地位,後續隨著使用量大,進而促使售價下滑的狀況,就有可能取代污染爭議較大的傳統一次性電池使用量,不只減量而且環保性更好。

新技術方面除能推廣技術越來越成熟的二次性電池使用外,就本校產學合作與育成中心實際與產業的接觸上,也發覺業界有顛覆鹼性電池不可回充定律的新技術出現,如該技術能妥善的被應用,相信也是能帶動鹼性電池使用量減少的極佳方案。另外,由於電池本身使用多種重金屬,隨著資源短缺,價格都在飆漲中,因此如何增進回收使用效益,也是產業技術發展可以多加思考的方向。

【2008/08/21 經濟日報】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