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9/08 23:37:06
前日聚會與朋友討論到台灣的產業發展,除了對於最近台灣時局吐吐口水剔剔牙之外,我們都認同台灣是具有創新競爭力的,只是,似乎少了些什麼。
在政府態度的改變、直接的政府投資、經濟自由化以及對發展高素質、技術至上人才的重視上,台灣產業再創的腳步顯得遲緩。這些導致亞洲研發能力增長的因素,同時也是全球業界改變方式、與新興國家研發團體加強聯繫的原因。
初始階段可能具有隨意的、相互試水的特點,彼此的交互活動包括初步簽訂研究協議。但這些協議能不能演化為對研究機構建築、附屬部門建立以及各種合資企業發展的大量投資,不是幾家企業單兵作戰就可以達陣,更端賴健全企業本身的微笑曲線、完整強力的產業鍊以及相關園區的聚落效應。
在產業發展過程中,何以台灣不能忽視產業創新競爭力?也不能自外於國際市場?我們從國際趨勢上就不難看出亞洲與新興國家在下一波國際脈動中的重要性,或許現今大家都把眼光專注在能源以及生技產業上,但除了金字塔頂端,更需要中底層產業的支撐而不能偏廢。這也促使各國國際競賽從軍備競賽發展到基於低成本手工勞動的手藝競賽,現在又進一步發展為推動當今研發費用增長的智能競賽。去年(2006)年底,Battelle-R&D Magazine在分析國際研究和發展趨勢的報告中,也揭發了亞洲新興國家在產業創新上的企圖心。報告稱,亞洲的全球研發份額從2005年34.9%增至 2006年的35.6%,預計2007年將繼續增至36.5%。在相同的時期內,美國已經從32.7%降至2006年的32.4%,預計2007年將降至 31.9%。
(略)
也因此,在這個以「I-BMP(Internet Business Method Patents)」的諧音「I-Bomb」顯示爆炸性衝擊的e世代後。如何精準的創新投入,使具備大型、具有領導世界標準的專利,未來政府在政策上仍需搭配創投資金與新育成中心等以鼓勵企業持續創新研發,此外政府也應協助企業建立國際專利分析系統,以加速與系統化國內企業的創新能量。專利分析 (patent analysis)係指對專利文件所包含的資訊進行統計、分析與比較的方法,其能廣泛地應用於國家、技術領域、產業部門及公司上。專利分析是一種系統化整理專利資料的方法,將各種與專利相關之資料訊息,以統計分析之方法,加以縝密及精細之剖析整理製成各種可分析、解讀圖表訊息,其以地圖性視覺化的效果,讓我們一目暸然的掌握競爭對手、專利發明人、專利技術、專利市場等等的分布。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