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鳥計劃有成 種子部隊前進國外

Posted by Mr. Chan | Posted in , | Posted on 22:51


2007-09-10 10:11/陳林幸虹

農委會為替台灣農業注入新血,去年推動新農業運動-漂鳥計劃時,引領18到35歲的年輕世代,從認識農業到投入農業的經營行列,而為讓傑出學員更擴大視野,農委會並提供德國和日本國外見習的機會,學習之旅後,他們將肩負起散播農業新知的重責大任,這群種子部隊將成為台灣農業的新尖兵。

◎脫下白衣袍務農謝智龍獸醫成「焦太郎」

『智龍,從獸醫變焦太郎,你是台灣農業的新尖兵,期許你德國之行,學習順利,能為台灣農業開闢新道路。』農委會主委蘇嘉全在謝智龍的右臂上,貼上象徵新農業運動的臂章,要他們帶著各界的期許,遠赴國外見習,一個月後回到台灣,成為散播農業新知的種子部隊。

謝智龍,台灣大學獸醫學系畢業,雖然穿白衣袍是父母的期待,但看到故鄉屏東內埔農村青壯年人口外流,仍決定回鄉為農業盡一份心力,因此投入香蕉種植以及通路行銷,目前是一家香蕉冷凍廠的負責人。對於每年香蕉遇盛產,農民因為行銷通路的缺乏,導致辛苦種植的香蕉價格慘跌,謝智龍認為,擴大通路,突破過去農產品只能在市場販售的思維,才能創造更多的附加價值。他說:『如果可以給它一些包裝,增加它的故事性,就可以提高附加價值,譬如說,一顆西瓜,日本人就會想到說把它做成方型的,附加價值就會變得很高,哈密瓜上面綁一個蝴蝶結,附加價值就會變得非常的高,可是這是老一輩的農民所不能做得到的,可是我們可以有創意去做,這方面還有很大的空間。』

謝智龍也期許,這趟德國波昂大學實習農場的體驗,能夠學到更多的農業灌溉和土壤技術,以及產銷通路的新知。

◎放棄高薪白領漂鳥們得先說服家中長輩支持

像謝智龍這些傑出的漂鳥學員,能有到國外取經的機會,還是得歸功於農委會在1年前發起的新農業運動,漂鳥計畫則是新農業運動的其中一環,農委會主委蘇嘉全以19世紀末德國青年發起漂鳥運動的精神,希望台灣青年也能有機會,學習候鳥精神在自然中歷練生活的能力,讓台灣青年實地到農、漁村和山林體驗,透過實際參與,激發青年對台灣農業的熱愛。

這1年來,農委會舉辦20多個梯次的體驗營,400多個學員,有150位投入農業,6位傑出的學員獲得赴國外見習的機會,這當中還有一位,和謝智龍一樣,也是台灣大學畢業。頂著台大商學碩士光環的吳國聖,放棄年薪百萬的台大創新育成中心的工作,仍決定回歸最親近的土地。他說:『因為我的興趣是在園藝這一塊,園藝把農業和美學結合,我本身是魔羯座的,我還是有點實務性,因為香草除了觀賞,還有很多生活上的應用,譬如說泡茶啦,做菜,或者是做一些藥物、泡藻,用途很廣。』

這些青年投入農業,都有一個共同特色,就是得先說服家中的長輩,父母們總無法理解,子女為何放棄在冷氣房的白領工作,堅持下田去。為了改變老一輩的觀念,吳國聖想了一個方法,有天帶著巴西辣椒回家讓父母試種,藉著試種的期間,和父母交換心得,讓兩老終於釋懷。吳國聖目前自己種植香草 100坪,而且還有一家屬於自己的香草專門店。

◎巾幗不讓鬚眉農業女性也能有一片天

但你千萬別認為,農業這種吃重的工作,只有男生有興趣,6位傑出的學員當中,就有3位巾幗不讓鬚眉,一樣在農業這一塊,找到自己的一片天。33歲的莊淯鈞,是網路安全工程師,她將農業和IT產業結合,在台北架設網路攝影機監控遠在宜蘭的香草田,讓她可以在兩份工作中,悠遊自得。但說起她和這塊香草田的緣分,還真令人會心一笑。她說:『有一次要去福山植物園的路上,尿急想借廁所,和餐廳借洗手間,一聊就聊開來,因為那邊很漂亮,聊開後就有一個想法,想要架設網路攝影機,來種香草做實驗,因為老闆蠻年輕,觀念都很契合。』

在高知識分子以及各行各業學有專精的青年投入台灣農業後,農委會期許,在面臨轉型的這個關鍵期,能為台灣的農業立下更好的願景。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