澤裕逢甲 合作超細纖維人工皮革
Posted by Mr. Chan | Posted in 逢甲大學, 經濟日報 | Posted on 18:07
資料來源:經濟日報
澤裕逢甲 合作超細纖維人工皮革
【經濟日報╱記者宋健生/台中報導】
2007.10.01 03:50 am
國內人工皮革製造技術有新突破,澤裕開發與逢甲大學育成中心合作,成功研發有第三代人工皮革之稱的「超細纖維人工皮革」,不但技術領先同業,且水性製程更為環保,最近已陸續接獲訂單。
澤裕開發93年進駐逢甲創新育成中心,隨後在逢甲纖維與複合材料學系教授廖盛焜「染色與整理實驗室」研究團隊協助下,順利通過經濟部技術處「鼓勵中小企業開發新技術推動計畫」先期研究補助,展開新製程超細纖維人工皮革的研發。
澤裕開發總經理彭信修表示,澤裕第一條超細纖維人工皮革生產線去年9月完工投產,初期規劃月產能超過一萬碼,目前平均每月接單四、五千碼,月營收約100餘萬元,並穩定成長中。
56年次的彭信修,逢甲大學紡織系畢業,取得交通大學工業工程管理碩士,退伍後即在遠東化纖擔任研究員,所屬的研發團隊曾成功研發「海島型超細纖維」,在市場引起矚目。一般纖維約比頭髮細一半,但海島型超細纖維卻只有頭髮的百分之一。
後來,彭信修轉往大穎集團旗下的延穎PU樹脂廠服務,早期PU樹脂廠多專注化工原料領域,對纖維特性並不熟悉;延穎第一座超細纖維廠,是在彭信修協助下完成。後來大穎集團發生財務危機,促使彭信修在92年離職並自行創業。
總部設在台中的澤裕,早期專注在水針布、針軋布及PU樹脂工業材料生產領域,由於國內相關產業陸續外移大陸設廠,彭信修後來加入經營團隊,引進超纖革事業,並進駐逢甲育成中心,逐步帶領澤裕往技術升級之路前進。
彭信修指出,人工皮革主要用戶如Nike等國際鞋廠,將在2008年嚴格執行綠色產品採購標準,屆時人工皮革業除需提供優良與安全的產品外,更需確保產品製程符合環保要求,這是未來全球環保的趨勢。
目前,國內超細纖維廠商,以三芳化工最具規模,大陸則有煙台的萬華、以及溫州的黃河等企業。彭信修表示,現階段這些企業的製程多不環保,主要採用有毒的揮發性溶劑(DMF)為原料,屬溶劑型超細纖維人工皮革。
澤裕的製程則是標榜不使用揮發性溶劑,改採水性PU樹脂來取代溶劑型PU樹脂製程。彭信修強調,這種製程的門檻相對較高,但產品的抗拉強度、撕裂強度,都比同業高出二至三成以上,加上製程環保,都是最大的競爭利基。
最近,澤裕又再度通過「鼓勵中小企業開發新技術推動計畫」補助,將與逢甲育成中心展開為期一年的合作計畫,全力開發具備染色、抗菌、防霉與撥水等機能的超細纖維人工皮革,預期將可大幅提升產品的商業價值,後勢看俏。
【2007/10/01 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