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造品味 感動消費者
Posted by Mr. Chan | Posted in 經濟日報, 經濟部 | Posted on 18:00
資料來源:經濟日報
營造品味 感動消費者
【經濟日報╱記者郭維邦/台北報導】經濟部中小企業處長賴杉桂指出,發展地方特色產業,可從品牌下功夫。品牌不是大企業的專利,小企業也可做,可從地方特色產業著手。而品牌是品質和牌子的結合,因此一定要先從品質做起。
創意精緻 必備觀念
賴杉桂說:「西進、南進,不如上進。」地方特色產業發展雖然面臨很多問題,但大家應思考如何能讓資源有限的地方特色產業業者永續經營。中小企業處一直提供多方面的輔導協助,但地方特色產業也要跟著轉型,才能和全球化競爭,因此一定要有創新、創意和精緻化的概念。
與會的輔導團隊代表及學者認為,地方特色產業業者最大的問題是,無法自我定位、資金不夠雄厚、沒有建立品牌等。陳一夫指出,很多業者一直認為是生產者,但消費者卻希望能獲得與產品相關的知識,因此業者在產品相關的認知及品味,應該要達到一定的水準。
張凌豪表示,做品牌一定要用心。他以輔導的咖啡產業為例,不是只將產業型態帶出來,還要把品質和品味帶出來,業者一起用心形成聚落,才能逐漸在市場累積知名度。目前只有中小企業處等政府機構提供各種方案協助輔導,但資源有限,還是要靠業者本身的努力。
產業群聚 凝結力量
在地方產業經營的對策方面,接觸過微型產業的曲立全認為,業界應該建立「群聚」的觀念。他認為,面對全球化及在地化的趨勢,業者一定要先在自己的特色,而「群聚效用」可將相關產業不同的價值鏈,水平垂直整合起來,再找出其價值,並用知識去創新加值。
例如石茱樺就成功的將沒落的紅茶產業帶出新的生命。石茱樺指出,她不把紅茶當成農產品,而是視為文化產品。她在推廣時,特別強調文化的傳承,用人文和品味將紅茶呈現給消費者。她表示,除做好核心產品紅茶,也和育成中心研究能否有紅茶酒的產品。她說:「要做好產業,就一定要想出感動消費者心情的策略。」
劉文煌對突顯地方特色產業的獨特性與行銷策略很有心得。當南投縣竹山的同業業績一路下滑時,劉文煌的事業卻一路上走。她說,關鍵就在於設計用心,不能只等政府的輔導協助,業者自己要爭氣。他建議政府可考慮成立共同運銷合作社,集合業者的力量和資源,提供設計包裝資源,等於業者也在投資,會更用心於相同的產業。
至於如何將創新與創意導入地方特色產業,黃智彥從學者及創新育成中心主任的觀點指出,地方特色產業經營者導入創新育成中心,再結合地方經濟的配套措施,就是一條途徑。中小企業處推廣的「OTOP」,就是這兩種的結合。未來的社會趨勢有四種人有生意,女人、老人、小孩(寵物也算在內)、假人(公仔),都是地方特色產業可以注意的方向。
感性經濟 吸引民眾
侯淵堂則針對創新與創意提出「感性經濟」的概念。他指出,產業的層級要逐步提升,從最基礎在地「腳的產業」一路提升到「手的產業」、動腦「頭的產業」到「心的產業」。地方特色產業可將文化元素透過產品的創意和設計,將產品價值提升到「感性經濟」,產品故事也可以拿出來搭配。
在全球化潮流下,地方特色產業應如何制定經營策略,蔡志堅指出,地方產業發展階段可分在地化、台灣化和全球化。地方特色產業要邁向全球化,政府應多鼓勵業者到國外看展覽,看看國外是如何輔導地方特色產業;例如日本東京,地方政府就專挑大都市車站正對面設點,就是很好的策略。
【2007/11/29 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