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磁吸效應 人才荒隱現
Posted by 匿名 | Posted in 中興大學, 逢甲大學, 朝陽科技大學, 經濟日報 | Posted on 15:28
資料來源: 經濟日報 February 6, 2006
專題報導
中科磁吸效應 人才荒隱現
中科磁吸效應 人才荒隱現
記者魏錫鈴
中部科學園區開發,正快速改變大台中地區產業發展與就業市場形貌,科技人才炙手可熱,產學合作蔚為新潮流。
中科由旗艦大廠友達光電進駐後,茂德、康寧、日東等陸續跟進,這些大廠挾巨額的投資,成為中部人才的匯集中心。截至目前為止,這些大廠已舉辦過多次大型徵才會,每次都吸引數百、上千人參與,開創了就業市場的新機會,但也改變中部人力市場的新面貌。
科技人力 重新洗牌
即使是工廠設在中港加工園區,TFT-LCD液晶顯示器用玻璃基板製造商台灣電氣硝子的面談會,除就近在梧棲、沙鹿找人外,也遠至彰化、田中等地徵才。
中科究竟會進用多少科技人力,磁吸效應有多大?
中科籌備處說,友達、茂德、華邦等廠陸續投產,目前進用員工約1萬人。未來幾年,台中廠區將會引進5萬人左右,其中,工程師等科技核心人力需求將逾1萬人。
中科招商委員會執行長陳明德說,中部科技走廊包括中科台中及后里基地、台中工業區、精機園區、中港園區,及稍後開發的文山工業區、豐洲工業區等,樂觀估計五年內可能增近10萬名員工,並以科技業為主。
台中加工區一家電子廠主管說,中科成立後,產生極大的磁吸效應,年來該公司似乎成了中科訓練所,不少員工離職、投入中科,甚至五年至八年的中堅成員也留不住,這是過去少見的。
因應中科人力需求孔急,職訓局中區職訓中心去年12 月特別與精密機械研發中心(PMC)、建國科技大學簽約,進行「產學研訓」合作計畫,透過策略聯盟培訓業界所需人才。
職訓局副局長林三貴說,產學研訓合作是未來發展趨勢,今後將持續擴大辦理,引進專案辦公室進駐職訓中心,合辦職訓學分班,未來可抵大學院校學分,中興、靜宜及朝陽都準備加入這項計畫。
精機中心董事長王武雄表示,PMC將提供奈米、微電腦加工、機械手等相關技術,與中訓中心結合,以增加培訓能量。
中訓中心主任曹行健指出,廠商透過這項機制,可明確告知所需人力、針對業界需要開班,既符合產業需要、且不浪費資源。
培育人才 加快腳步
另外,教育部也推動成立六所區域產學合作中心,提供技專院校及企業技術研發、諮詢與媒合服務;另成立30所技術研發中心,整合研究資源,進行研發、移轉、授權,結合各院校及技術研發機構的資源,迎合中部龐大的人力需求。
中訓中心針對科技業需求,開辦的「委外區域職訓」就增加科技人力訓練,包括半導體封裝測試、精機與自動化控制、光電顯示器、通訊科技、生物及製藥等,提供更多育才管道。
另外,工業局主導的產業研發碩士專班,93年度有中興、逢甲及虎尾科大三校參與,共培育60人;94年度擴大為八校,勤益、雲林科大、建國、彰師大等加入,培育人數增至224人,涵蓋光電、半導體、通訊、精機等領域。
這個班由企業結合學校提出申請計畫,課程內容、師資、招生對象符合產業需求,就學期間可到企業實習,企業負擔部分培訓費用、且承諾雇用七成以上畢業生。今年春季,勤益分別與友嘉、台灣麗偉、高僑自動化公司合作開班。
業界認為,大學院校行政法人化,將有助推動產學合作。包括放寬教授到企業及引進企業師資的限制,以台灣博士估約八成集中在學校或研發機構來說,往後可讓業界運用的空間還很大。
因應大台中科技市場不斷擴大,逢甲、中興今年都招收科技管理研究生各13名,培養中高階主管人才;以逢大科管所來說,甲組由理工農醫學系、乙組為人文法商等系畢業生報考;逢甲今年推出EMTA,將招收30人,剛在1月14日辦過說明會,提供科技主管進修新選擇。
產學合作 未來趨勢
中興、逢甲、朝陽大學,為培育研發人才,也相繼獲准在中科設立創新育成中心;朝陽去年8月並率先舉行中科育成中心新建工程動土,先期投資1.3億元,預計下半年開始營運。
朝陽科大校長鍾任琴說,朝陽育成中心的基地0.44公頃、建坪為1,986坪,將結合校內外專家顧問,組成36個技術服務團隊,以資訊科技、生技、環保科技、設計技術與管理科技五大核心技術,提供廠商優良研發環境,協助產業升級與產品研發,使研發成果商品化。
今年3月,台中市更將成立科技管理學會,並選舉理監事,內定由中華民國科技管理學會理事、逢甲副校長張保隆擔綱。這個學會的成立,也凸顯中科引爆投資熱潮後,不只快速改變中部地區產業形貌,成為另一科技聚落,也極需一個科技管理人才交流平台。
【2006-02-06/經濟日報/A11版/企業要聞】